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牵头完成的“300m级溪洛渡拱坝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溪洛渡水电站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是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水电站,其挡水建筑物为坝高285.5米的混凝土双曲拱坝,是世界上已建的三座300米级特高拱坝之一。
溪洛渡拱坝位于长江干流,地震设防标准、坝身泄洪流量及泄洪功率均居世界特高拱坝之首,对安全要求特别高。为建设全寿命周期安全的特高拱坝,溪洛渡工程参建各方与科研人员一起成功进行了300米级拱坝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的系统研究与实践,从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到成套装备形成了完备的智能化建设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开创了智能高拱坝建设之先河,实现了“无缝大坝”的建设目标。
该技术成果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第一,创建了感知、分析、控制闭环智能控制的大坝智能化建设理论;建立了拱坝混凝土和基础岩体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和综合定量评估体系;攻克了精细爆破、数字灌浆、智能振捣和智能温控等关键技术,研发并应用了智能控制成套设备,创世界先例。第二,首次建立了特高拱坝施工进度与真实工作性态的动态耦合仿真分析模型与方法,进行了全坝施工进度、温度、变形、应力、渗流全过程的多场、实时、动态、耦合分析,实现了特高拱坝及基础建设全过程工作性态的预测、反馈与控制。第三,首次创建了全生命周期拱坝全景信息模型DIM,并研发了智能拱坝建设与运行信息化平台iDam,构建了拱坝智能化建设的信息化平台,极大提升了拱坝建设多目标、多专业、多工序的协同水平,实现了特高拱坝智能化建设。
“300m级溪洛渡拱坝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引领水电工程建设走向智能化,有效解决了大型水电工程建设高质、高效、精细化施工难题,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关注,在行业内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目前,技术主要成果已在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藏木等工程推广应用。
(三峡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