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信建设联合国内四十余家知名企业组成联合舰队“抱团出海”,开辟非洲市场。中特物流有限公司于2011年3月作为配套物流服务企业加盟联合舰队,承担安哥拉RED十万套社会住房项目物资配送任务。百余名中特员工肩负使命背井离乡,不远万里不遗余力的扎根于西非热土,抛洒激情和汗水。他们在工作上服从中信非洲区“联合舰队”统一管理,在生活上自给自足,自力更生。军事化管理,一家人文化,将中特精神深植于安哥拉的土地上。

护旗
军事化管理树中特旗帜
走进纳米贝物流中心,园区内花草争艳,几十台沃尔沃和斯堪尼亚货车齐刷刷停放在货场两边,我们在赞叹驾驶员停车技术的同时,也为洁亮的车容车貌折服。园区办公楼、宿舍、食堂、娱乐场所整洁干净,物品定置摆放,整齐划一。项目副经理周俊波介绍说,园区内务、环境卫生采取部队的标准进行军事化管理,保证了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
车辆停放整齐划一
周一清晨7:30,员工在项目部办公室前坪列队,面向着祖国的方向举行升旗仪式。三名旗手护卫着五星红旗,迈着整齐的步伐庄严走向旗杆,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员工在国旗下庄严宣誓:“走出国门,不负重托,服从管理,听从安排,安全之上,努力工作,团结互助,争创佳绩,为祖国争光,为舰队添彩!”员工们远离国土,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肩负着企业的使命、承担着远离家庭的牵挂,一路跌跌撞撞艰辛走来。他们用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人的承诺。三年来,中特人在学习中融入,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提升,被誉为:“中国人在非洲的一面旗帜”。
中特人三年如一日的面向祖国的方向升国旗、唱国歌、高举右手宣誓的场景通过《工人日报》传到国内,令无数国人感动不已。员工队伍军事化管理得到了中信集团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本格拉、纳米贝两个物流中心管理上的创新让同行业单位积极效仿。9月21日,中信集团超大型海外工程项目管理培训班学员参加纳米贝物流中心升旗仪式,与公司员工一同体验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学员们站在员工队伍中间,面向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方向,举起右手,宣读誓词,热泪盈眶。红旗下,带队的中信集团业务协同部主任张翔燕女士哽咽地说,“你们是中国人的骄傲,你们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一刻。”
当我问起一位后勤部门女员工,对园区的军事化管理是否适应。“老实说,刚开始还真不适应,可慢慢地就认同并习惯了。远离祖国,我们确实应该用这样的风貌努力工作。” 她坦诚一笑,调侃说:“这里随时检查卫生、检查纪律,我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
五星红旗下庄严宣誓
做优质服务急业主所急
2011年初,中特物流加盟中信非洲区联合舰队,承担联合舰队从国内到安哥拉的全程国际物流服务。安哥拉属地以本格拉、纳米贝两个物流中心为基地,负责本格拉、卢班戈、纳米贝三个城市社会住房建设物资的配送。这支在国内大件和危险品物流领域享有盛誉的特种物流队伍凭借其灵活的管理机制、强大的协调能力、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国际物流、属地仓储配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从2011年到2014年,共计发运24船次,运输物资约111万计费吨,长途配送1.1万车次,无任何货损,车辆完好率100%,车辆行驶750万公里,未发生任何交通安全责任事故。
2014年6月,中特物流负责的101船满载着1万多吨水泥和4万多吨装饰材料不远万里从连云港运到纳米贝,正值安哥拉政府限制水泥进口的法令出台而无法清关卸船。船上装载的不仅仅是水泥,还有安哥拉中信党校的建筑装饰材料。中信集团首期培训班计划于9月开课,如果装饰材料不能尽快到位,将严重影响党校项目建设,从而导致党校项目不能按期交付,培训班不能如期开课。中信非洲区派专员进行现场协调。为了夺取时间、节约成本,中特物流项目部领导带着翻译跑港口、找军办,通宵达旦多方协调。在中信非洲区各级领导的协助下,终于取得了安哥拉军方理解,重作清关文件,顺利卸下装饰材料,确保党校项目的工期顺利进行。安哥拉的一位军方代表亲眼见证了中特物流人在军办外通宵等候的坚定与执着,由衷赞叹:“中国人太敬业了!”
中特车队
实施新举措调动积极性
中特物流的用人理念是“包容个性,鼓励创新,岗位优秀即人才”。安哥拉项目经理张文岳,工人出身,具有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他在国内任汽修厂厂长时,就率先推行修理人员计件工资制度,刚开始遭到质疑,后来全公司推广。安哥拉项目是公司承担的首个全程国际物流项目,公司相当重视,派遣张文岳负责属地项目管理。他一头扎进工作中,父亲偏瘫、女儿考大学都无暇顾及,果然不辱使命,他的许多创新管理办法得到认可并被兄弟单位效仿。
纳米贝地处安哥拉西南海岸,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戈壁,然而中特纳米贝物流中心却是绿树成荫、花草芬芳,各种植物争芳斗艳,无愧“沙漠绿洲”的称号。这些植物都从500多公里外的本格拉移植而来,泥土、肥料从200多公里外的卢班戈拉回。经员工细心打理,移植植物在沙漠上顽强生长,令到访者无不称奇。这是初入纳米贝时,中特物流项目部的一项创新管理实施成果。为打击员工违章行为,项目部实行“谁违章谁植树”的办法,即人性化处罚了员工,又美化了园区环境,还起到了警示作用。沙漠缺水,员工用自制污水装置将生活废水进行处理,用于浇灌花草和种植蔬菜,保证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项目部工作繁重,为了维护环境,保持中特人良好形象,项目部将菜园、公共区域卫生等划成不同标段,实行“竞标”承包,月度考评。中特物流在安哥拉的办公区域、生活场所、货场随处都是整洁的。一位中信建设非洲区纳米贝项目部领导开玩笑似地说:“卫生好坏看厕所,我发现中特物流园区的厕所早晚都是干干净净的”。在日常工作上,项目部将中特物流的定额管理办法带到了安哥拉,卸船、装车、仓储、运输、汽俢等所有工作都额定工时、额定工作量,按完成定额获取报酬,多劳多得。不仅增强了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减少了项目部的管理成本,同时员工开动脑筋,发挥各自专长优势,尽可能地节省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纳米贝物流中心被称为“非洲的南泥湾”。
纳米贝物流中心
情融非洲筑中安友谊
中特安哥拉项目现有安籍员工十余位,由于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不一样,为了让他们有个独立而温馨的生活环境,中特项目部按中信联合舰队统一部署,专门为他们建起了“安工之家”,配备空调、电视机、卫生间等设施,并同样要求搞好内务整理,安工住所舒适、美观。闲暇时,项目部组织员工足球赛、蓝球赛、羽毛球赛等,积极与安工联谊,活跃员工业余生活。中特物流安籍员工逢人就夸中国人好,休假回家时带来亲戚朋友,强烈要求加盟公司工作。
安哥拉项目部现有各类车辆近60台,维修保养工作全部由维修班负责。帅树光是维修班资历最深、手艺最好的板金工,不仅工作责任心强,而且维修技术相当高,受损车板经他一双巧手敲补很快就能恢复原貌。有一次,项目部一位驾驶员送货回程途中,遭遇一辆安哥拉人驾驶的车辆追尾,安籍车辆侧门刮擦受损,负主责。但为了维护中安友谊,项目部利用自有维修车间之便,主动免费为其维修。负责维修的帅师傅认认真真花了一天一夜不仅修复了新刮痕,而且将旧刮痕也一并修好了,喷上油漆,新车一般。那位安哥拉人喜出望外,对帅师傅说:“这次追尾划算,我真希望还有下一次。” 安哥拉人的诙谐令师傅们捧腹大笑。
帅树光师傅在打磨爆件
驾驶班的王水清勇敢救人的事迹在安哥拉广为流传。2014年1月,王水清带领他的小组车队像往常一样,送完货从本格拉返回,黄昏时,行至距纳米贝市30公里处,远远望见一群人站在路边。待车队靠近时,几位安哥拉人拦住车队,虽然语言沟通有限,但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出焦急的心情。王水清立即下车查看,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一辆皮卡车翻在路基以下两米处,王水清立即用步话机急呼所有驾驶员下车救人。皮卡车下,一片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有个声音怯怯说:“能救不,不会惹麻烦吧?”。王水清跳下路基,果断地说:“赶紧救人,有事我负责!”。王水清的勇敢行为带动了其他驾驶员和在场的安哥拉人,大家七手八脚把人从血泊中拖出,这时才知道伤者均为中国同胞,两人已当场遇难,另外两人尚有生命特征。驾驶员不顾强烈的血腥味,将受伤同胞抬上自己的货车,匆匆送往纳米贝市医院。医院抢救条件极其有限,驾驶员在抢救室外焦急万分,饿着肚子等了好几个小时,直到伤者所在单位负责人来到医院,王水清觉得确实帮不上忙了,才带着队员离开。到达营地时已是凌晨,满身的血迹把同事吓了一跳。事后,当地华人媒体采访王水清,这位憨厚的驾驶员朴实地说:“安哥拉人都在救我们的同胞,我们岂能见死不救?”。
王水清(右一)班前三交接受任务
一家人文化让员工倍感温暖
远离祖国,员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想念亲人。逢年过节或身体欠佳时,多想有家人在身边陪伴。遇到当地疟疾、霍乱等疫情,自己心里害怕,更怕家人担心,内心的孤寂常让员工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所幸的是联合舰队的“一家人文化”让员工倍感温暖。中信大区在罗安达为员工往返提供临时住所和食宿,员工送货到联合舰队任何一家单位都能吃到热喷喷的饭菜,每到工作任务紧张时,兄弟单位慷慨派员支援。在园区内,项目部领导对员工们关怀备至,同事之间,情同手足。
身在海外,世事难料。驾驶员裴廷胜,由于签证即将到期,今年9月将护照上交使馆办理续签。然而,9月下旬,正在等待签证的他得到父亲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人世的噩耗,裴廷胜因无护照而无法回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这个在工作中迎难而上、无坚不摧的坚强男人痛哭失声。项目部领导、同事无法用语言安慰,只能静静的陪在他身边落泪。
负责行政工作的陈姣是最早进驻安哥拉的女员工,她耐心细致,无微不致的关心和照顾每一位员工。毎月组织员工生日会和各类文娱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员工病了,陈姣从食堂做好面条、煮好稀饭送往宿舍。中信RED纳米贝项目部有重要活动,也请她帮忙,良好的工作表现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和好评。今年9月,已在安哥拉工作三年的她由于身体原因申请回国,全体员工自发组织为她送行,三年相处,话别时不舍依依,员工向天空投放孔明灯,为她祈求平安。中信RED纳米贝项目经理祝伯学亲自为她饯行,小小职员受此尊重,陈姣感动得无语凝噎。
在安哥拉,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撞击。他们是平凡人,纯真质朴,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然而他们为了家人幸福、为了公司利益、为了联合舰队的荣誉、为了国家的战略实施,背景离乡、漂泊海外,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坚强执着,英勇奋战,无私奉献,成绩斐然。员工说是中信建设联合舰队“一家人”文化给了他们温暖,是中特物流领导的关怀给了他们力量,是家人的理解和爱给了他们勇气。
员工风貌
后记
我们一行参加中信高层会后离开罗安达时,中信建设非洲区刘桂根总经理及相关领导在大门口送行,令我们感动不已。他们是联合舰队的指挥团队,与我的同事一样在异国他乡漂泊好多年。这些年,对于在国际物流领域初出茅庐的中特物流,他们给予最多的是包容、鼓励、指导和帮助。挥手之间,一句朴实的“回国平安”,让我眼泪奔涌而出。隔着车窗,我看到他们脸上的祝福和希冀。他们是领导,是业主,更是我们的同事、战友,我们是一家人。
夜已深,在安哥拉,正是上班时间。独倚窗前,远处漂着几盏熟悉的孔明灯,微光中,我仿佛看到了远在安哥拉的同事们在红旗下宣誓、在烈日下挥汗、在公路上飞驰、在码头上清点、在货场上装卸、在菜地里劳作……。我也感受到了同事间的互助、赛场上的呐喊、放出孔明灯时的祝愿、收到家人短信时的喜悦、在视频里看到孩子时的热泪……。他们怀揣公司的“非洲梦”,向贫瘠挑战、与病疫抗争,朝辞纳米贝,夜宿本格拉,北上扎伊尔,东奔马兰热,献身非洲大地。远处孔明灯在我的泪光中模糊成一片,我对着孔明灯黙黙祈祷:愿远在异国他乡的同事们工作顺利,健康平安!(中特物流有限公司 张淑君)